系统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无法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建议您更换其他浏览器或 升级您的浏览器。(使用360浏览器访问请选择极速模式)
关闭
欢迎 {{loginUsername}} 登录,退出 职聊 刷新简历 我的简历 简历预览 智能推荐 增值服务 修改密码 刷新职位 发布职位 预览主页 收到简历 智能推荐 会员服务 修改密码 求职者登录 招聘登录 会员注册 求职者注册 招聘注册 职聊 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端 使用帮助 网站导航
选择城市
切换城市分站,让我们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当前选择城市:总站
总站 {{item.sitename}}

高职生“推销自己”的愿望和能力缺乏

招聘动态 转载 来源:

请用微信扫一扫 2008-10-21 09:44 {{clickNum}}

 “我是找了很多工作都不太成功,最后才让家里人帮忙的。”谭天今年7月从重庆一所高职院校毕业,几个月的求职经历,让他感到现实比他想象的还要残酷得多。

    谭天所在的学校,从去年10月开始每周定期组织校园招聘会,但每次谭天和同学兴冲冲地去应聘,结果却空手而归。“一些广东、江浙沿海的企业,开出的工资只有400到600元,还没有我们在重庆随便找份工作开的工资高。”谭天说,因为待遇低、专业不对口,通过这种渠道就业的学生并不多。 

    眼看毕业临近,谭天几乎天天上网、看报,搜寻人才信息。经常好不容易看到一个他很想去应聘的职位,但是一看要求,学历、工作经验都达不到条件,就只有干瞪眼了。 

    有一次,谭天去他家附近的酒店应聘一个住房部的楼层经理职位。这次应聘,考官没有问他的学历、工作经验,而是让他用英语做一下自我介绍,可他只能从牙缝中挤出最简单的那几句。考官不露声色地在一张表格上打分,谭天看到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表达能力等项目的分数都很低。“从那次以后我发誓要把英语学好!”谭天感到,除了学历、工作经验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他就业路上最大障碍还是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 

    高职生求职主打亲情牌 

    多方尝试却铩羽而归,最终谭天在父母帮助下,在一家汽配公司找到一份工作。 

    事实上,像谭天这样通过亲友帮助找到第一份工作的高职专科毕业生并不在少数。近日麦可思调查公司对2007届高职专科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的调查显示,有24%的毕业生是通过朋友和亲戚得到招聘信息实现初次就业,位居各就业渠道之首。排在这之后的还有通过参加大学组织的招聘会(21%)、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18%)、通过专业求职网站(13%)、通过媒体看到的招聘信息(11%)、参加政府机构组织的招聘会(9%)和其他方式。 

    和其他就业方式相比,亲友帮忙无疑是一种效率较高、成本较低的就业途径。但这样的调查结果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少高职专科院校的学生就业工作抓得并不好。 

    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的高职毕业生只有3%是通过学校推介找到工作,而中职院校有58.6%的毕业生是通过学校推荐和介绍找到第一份工作,可以说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中扮演的角色远不如中职院校。 

    但是,在人才市场上,上有本科生、研究生与之争夺白领、金领岗位,下有中职技校生抢占蓝领市场,夹在中间的高职专科生如果没有准确的定位、良好的就业心态和求职技巧的话,那么找工作绝对是件不轻松的事,被逼着靠亲友帮忙也是情理之中了。 

    高职生“推销自己”的愿望和能力缺乏 

    负责此次调查的麦可思公司总裁王伯庆博士谈起他在调查过程中的一个发现,他在搜集调查样本时,从本科生回收的有效问卷达18万份,比高职专科生的4万多份要多得多。为什么对占大学生一半比例的高职专科生搜集样本这么困难呢?王伯庆解释说,因为调查问卷大部分通过专业求职网站发放和回收,高职专科生填答的样本少,说明他们主动“卖出”自己的愿望和能力都比较低。“本来他们就是就业弱势群体,如果还生活在现代求职手段之外,那就更吃亏了。” 

    在本次调查中,求职辅导强度最大的前10所高职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都达到了80%以上,这说明求职辅导能够有效促进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对比发现,参加过大学组织的招聘会的人群的就业率为86.7%,比没有参加的人群就业率提高4.8个百分点;接受求职辅导策略的人群就业率为87%,比没有接受辅导的人群就业率提高3.6个百分点。此外,面试技巧辅导和简历写作辅导也能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 

    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结果显示,职业院校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就业前培训和辅导的满意度较低。相关专家分析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的“软肋”,并为今后职业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改进的切入口。 

    在浙江杭州一所职业院校任教的徐莉老师建议,加强就业辅导,除了在毕业前要做好对学生的简历、求职技巧的辅导外,老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入校时的职业规划,以及平时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教会学生养成如何使用网络获取和甄别信息的习惯,邀请一些往届成功就业的学生来现身说法,告诉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应该注意些什么,这些都比老师简单告诉学生简历抬头该怎么写,格式该怎么做效果要好得多!”

 摘自《中国青年报》

{{item.value}}({{item.name}})

{{item.name}}

宿迁人才网官宣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