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长三角的“人才天堂”
请用微信扫一扫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所谓“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创新,关键在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
在人才资源中,领军人才处于特殊地位,具有特殊作用。纵观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一个杰出的领军人才,往往能够带动一项重大技术的突破,乃至一个学科、一个产业的兴起。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领军人才是最为稀缺的资源之一。近年来,宿迁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跃上新的台阶,但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区域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加大引进领军人才力度,以保持高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
9月末,记者先后前往江苏省“领军人才高地”—苏州、南通,走访了一些政府机关、高新企业的领军人才,探寻这两个城市让领军人才趋之若鹜的奥秘。
记者 王晨 通讯员 杨光利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句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俗话,让无数人对苏州充满了向往。
小桥流水、私家园林、古曲神韵……以往介绍苏州的时候,这些历史文化的遗存无疑是首选的代表。但如今再到苏州,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时尚青年,他们都会自豪地告诉你,如今的苏州要分为“老苏州”、“新苏州”和“洋苏州”。“新苏州”指的是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洋苏州”则是指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工业经济、高新科技、尖端人才……这些十几年前让苏州人还感到有些陌生的名词,如今已同样成为他们引以为豪的城市名片。
辉煌背后的困惑———可持续发展遭遇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抓住了每一次重大发展机遇,从“苏南模式”的大胆突破,到外向型经济的异军突起,再到民营经济的快速腾飞,在短短三十年时间里,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跻身于国内城市发展的第一方阵。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外资制造业的大量集聚,苏州逐渐成为外资制造业的天堂。截至2006年底,苏州有1.8万多家外资企业,其中110多家为《财富》500强投资建立的企业。这是苏州抓住外资全球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以制造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坚持外向带动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
但是,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外向带动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致命缺陷。
“当外资制造企业数量达到一个极限之后必然出现回落,甚至可能出现已进驻企业再转移的现象。”有专家指出,苏州经过二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基本达到或接近这个极限。同时,外向带动经济发展模式对本土经济的带动作用呈现的边际递减的现象以及外向带动经济发展模式遭遇到成本、土地、环境等一系列瓶颈,一系列问题让人们发出疑问,苏州未来的发展靠什么?
发展的新鲜血液———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创业
“公司去年的收入在一千多万,今年预计最少可以翻倍,并且公司将在两三年内上市。”外人看来如同火箭般的发展速度在苏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佐楠的口中却显得那样轻松。
2003年,肖佐楠作为高层次领军人才被引进到苏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国芯”已成为国内电子行业一张响当当的招牌,公司所生产的高新嵌入式CPU在国内已连续四年保持占有量第一。
“公司的发展取决于人才。”不光是肖佐楠自己,公司还有一个令人羡慕的高科技团队。在公司的60多名员工中,不仅有高薪聘请的国外专家,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就占到员工的一大半。
如今,像苏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这样有别于苏州之前的传统制造业,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在苏州已经比比皆是,它们的兴起无疑给苏州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这就是领军人才的力量。”苏州市人事局人才开发管理处处长谷易华一语道破。
重拳出击,广纳贤才———打造创新创业的“人才天堂”
为了广纳贤才,曾以招商引资著称的苏州这次同样走在其他城市前面,继苏州市第十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城市”的目标后,2006年9月30日,苏州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全面启动实施了“千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提出5年引进千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对引进的紧缺高层次人才给予5—100万元的资助。
2007年3月,苏州又启动实施了“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明确将给予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100万元的安家补贴;享受创业载体提供的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免除3年的租金);给予不少于200万元的科技专项经费资助……努力通过优惠的政策来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来苏创新创业。
“一系列集成科技和人才政策的推出,让苏州成为了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天堂’。”苏州市科技局科技人才处处长赵玮芳对此感受颇深。
2006年,苏州市高层次人才(研究生以上学历或高级以上职称)较上年增长32%,近2倍于人才总量增长率,总量达到3.3万人。2007年启动实施的“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申报者达100余人,最终遴选确定了16个领军人才项目,今年前十个月申报者已达到210多人。另外,在2007年省委、省政府实施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中,苏州在被资助的100人中占得1/5,位列全省榜首。
走在别人的前面———人才“马车”越拉越快
不过,同处长三角地区的无锡比苏州更早推出领军人才招引计划,常州则是与苏州几乎同时推出领军人才招引计划,为什么苏州仍然走到了前面?
“政策支持力度大、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完善和基础的人文环境好。”赵玮芳为苏州的成功总结出三条经验。
如今已是苏州博瑞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袁建栋坦言,他回国创业的动力正是苏州完善的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2001年,留学美国并已经工作多年的袁建栋产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不过,巨额的启动资金成为他创业的最大阻力。此时,创业园向袁建栋免费提供了办公用房和实验室,并协助他申报国家和省里的科研经费。随着袁建栋公司的不断壮大,园区还及时提供公司管理、人才引进等各方面服务。
到目前为止,袁建栋的公司在艾滋病、肝炎和肿瘤治疗领域已经成功开发多个创新药物,申请了11项国家专利和1项PCT世界专利。2007年,公司被评为苏州高新企业,他本人则于今年获得“江苏省留学回国先进个人”称号。
“从袁建栋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学到了很多经验。”苏州高新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陈耀民说。
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仅苏州市26个科技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已累计入驻2359个创新创业团队,其中2006年以来引进的占63.2%。集聚的创新创业人才中留学回国人员、博士、硕士分别为871人、398人和1959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加速,每个城市对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的需求都会加大,而‘人才天堂’苏州一定会成为人才的首选城市。”谷易华自信的话语让我们相信,从“人居天堂”到“人才天堂”,苏州在江苏经济发展之路上将“领跑”得更加稳健。
摘自:宿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