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宿迁市政府要为民办85件实事
请用微信扫一扫
2月8日,市政府召开了今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作为新年工作的第一道“菜”,市政府向全市人民端出了一道民生大餐。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2年度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已出炉,项目涉及百姓住房保障、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全民教育、养老服务、便民服务和生态宜居八大方面,共计49个项目85个子项目。重点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多地向城乡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倾斜,真正做到“财力能够办得到、群众真正得实惠”。让弱者感觉到生活的温馨,让普通人感觉到生活的幸福,这是市政府今年为民办实事的目的之一。
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930户
住房保障
实事:全年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29350套,竣工14140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新开工3600套,竣工2000套;经济适用住房新开工5150套,竣工2680套;限价商品房新开工5700套,竣工3760套。
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安置住房新开工14900套,竣工5700套。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征收)150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930户。
市第一人民医院危旧片区改造将实施隆城颐和项目,新增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
幸福危旧片区改造实施阅湖花园三期项目,新增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含地下车库)。
解读:围绕住有所居,年内实施危旧片区和棚户区改造150万平方米,新开工经济适用房5150套,新增廉租房620套、公租房2980套,建设拆迁安置房185万平方米。
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
就业服务
实事:确保年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5%以内;发放6000万元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新建1.5万平方米的市人力资源市场投入使用;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10000人;免费培训1000名残疾人,并帮助他们就业。
“金蓝领”计划在年内培养技师、高级技术600名,高级工5000名,拓宽职业资格证书覆盖面,年内组织行业技能鉴定2000人,为本地企业培育输送适用型技能人才6000名。
解读:让更多的务工青年回家乡工作,为他们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环境,一直是政府努力的方向之一。围绕劳有所得,年内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组织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3万人,创业培训8000人。
社会保障
学校食堂实行电子监控
实事: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全年培训1万人;推进扶贫小额贷款投放,全年投放扶贫小额贷款6亿元。
城市低保标准由260元提高到27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210元提高到240元。
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按照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原则,确定孤儿养育标准,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
提升社保水平:首批发放“社会保障卡”30万张,建立社会保障“网上社保”便民信息服务平台
全市学校食堂和大型餐饮单位100%实行电子监控。
解读:孤儿和低保家庭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今年,我市将提高孤儿养育标准,确保不低于当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同时,年内将持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大型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100%安装运行监管系统。
医疗卫生
实施贫困儿童大重病医疗救助
实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全面现场刷卡结报。
按三级甲等医院标准新建市第一人民医院。
对纳入范围的城乡低保对象及其他特困群体实施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的救助比例由不低于30%提高为不低于50%,封顶线不低于2万元。
对1000名符合条件的6岁以下残疾儿童进行免费康复训练。
为计划怀孕夫妇提供优生健康教育、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学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等19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
对本市户籍、18周岁以下,患有白血病(含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先天性心脏病、尿毒症、恶性肿瘤4种病之一的孤儿(含弃婴、事实上无人抚养儿童)和纳入医保统筹的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中的儿童在取得医保补偿、民政医疗救助后,给予慈善救助。资助孤儿100%、低保家庭患儿80%、低保边缘家庭患儿50%。
为1000名符合条件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
解读:围绕病有所医,年内全面开展孕前免费健康检查,实施贫困儿童大重病医疗救助,对纳入范围的城乡低保对象及其他特困群体实施医疗救助。
全民教育
确保校车安全率达100%
实事:开展学校运动场塑胶化改造,乡镇中心校以上公办中小学运动场跑道实施塑胶化改造。
全年完成新建校舍面积33万平方米,加固校舍10万平方米。
对2011年冬季城乡退役士兵、复员士官和选择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转业士官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以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为主。
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确保校车安全合格率100%,校车档案健全率100%,校车参检率100%,校车驾驶人资格合格率100%,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完善率100%,中小学生受教育率100%。
由宿迁高等师范学校负责,为各县区幼儿园定向培养100名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教师,毕业后回协议县、区、乡镇中心幼儿园服务5年以上。
解读: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教育内涵,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同时还特别注重学生出行安全,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为学生创造安全的出行环境。
养老服务
80周岁以上老人可领尊老金
实事:全面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适龄居民参保和老年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实现全覆盖;落实国家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政策,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对具有当地户籍的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尊老金。80—8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月50元;90—9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月100元;10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300元。
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拟由3500元提高到4000元,分散供养标准拟由2800元提高到3200元。
计划建设“关爱工程”项目13个,新增床位650张;新建“关爱工程”附属设施31个,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
解读:大力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实施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强化扩面征缴,年内“五险”基金收入达19.5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两个全覆盖”。
便民服务
新建80个放心早餐网点
实事:投资11.84亿元用于电网主网建设,重点解决长线路、导线过细、配变超载等原因造成电压低、负荷无法搭接等问题,提高城乡居民供电可靠性。
全市新增(更新)城乡公交车150辆(其中市区新增20辆、更新30辆;县区100辆)。新开通10个乡镇的镇村公交。全市新建城乡公交候车亭200座。
新建CNG汽车加气站一座,铺设中压管网11公里,提高市区居住小区管道煤气覆盖面。
新建人行道9200米;对未设置盲道的人行道进行改造,铺设盲道13760米。
在古黄河、中运河风光带建设足球中心、网球中心。
完成应急避难场所10个,建成有效避难面积60.5万平方米。
放心消费:市区建设主食加工配送中心1个,新建放心早餐网点80个。
解读:始终把惠民生、增和谐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追求,加快实施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推进公共服务“六大体系”建设,努力优化民生生态,今年财政用于民生投入比上年增长30%以上。
生态宜居
解决农村3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实事:通过新建水厂和铺设管网供水到户,计划解决农村3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新建场区并配备相关设备,日处理餐厨垃圾150吨。
全市新建大中型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15个。
解读: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倒逼推进结构调整,不断促进转型升级。全面落实重点企业、行业和区域节能减排责任,加快河西污水处理厂二期、宿豫污水处理厂二期及污水管网配套工程建设,年内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9.2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