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就业:毕业生需破“家里蹲”迷局
请用微信扫一扫
麦可思日前公布的2008年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应届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预计为87.5%。很多待业学生成了“家里蹲”的典型代表。专家分析,工作能力不够是造成很多学生待业的罪魁祸首,提高职业素质可以让学生尽早实现就业。
待业原因之一:工作能力差强人意
麦可思在调查中把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分为35项基本工作能力,其中本科和高职/专科毕业生最重要的五项基本工作能力是相同的,主要是学习和沟通能力,分别为积极学习、学习方法、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聆听、理解他人。如果说工作能力的最高水平是100%,企业一般要求到40%以上,而毕业生掌握的水平多在30%到50%之间。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没有达到基础标准。
“招聘员工最重要的当然还是看他的工作能力是否和岗位需求匹配。即使员工不是非常出色,但能力至少要在基础要求之上。否则企业的招聘只能用失败来形容,而这种招聘对于员工个人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职业专家分析,因为求职者虽然在短期内得到了一份工作,但是这份工作并不能给他的成长带来好处,反而会对他的自信心等带来很大的冲击。所以很多应届生想要找到满意的工作,关键还是要提升工作能力。
待业原因之二:求职技巧掌握不够
“面试时经常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对方的问题,越是失败越是会心惊胆战,以后失败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像一个恶性循环。”还处于待业状态的小陈,总结自己几次求职失败的原因时,将缺乏求职技巧也归于其中。他说学校在毕业前有专门的求职技巧辅导,但通常都是很多个班级一起上,讲的内容也是最简单的简历书写格式等,没有特别的针对性。而且那段时间自己一直在外面实习,也没有意识到这些辅导的重要性,根本就没有去听课。虽然在网站上也搜索过所谓“面经”的贴子,但是参考性都不是很强。
求职辅导的有效性会持续到学生毕业以后的求职过程。麦可思研究发现,目前各大学对毕业生的求职辅导覆盖面不够。有四分之一的毕业生完全没有受到任何求职辅导帮助。在接受求职辅导的人群中,平均每人接受的求职辅导强度是41%到47%,人均接受辅导不到两种方式;在求职策略、面试技巧和简历写作方面的辅导不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接受过其中一个单项辅导。
专家说道:加强职业素质培养解燃眉之急
“职业素质方面的欠缺,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在求职之初面临的一大绊脚石。而职业教育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过硬的工作技能,更要培养这些人的职业素质,帮助他们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这一角色转换。”IT职业培训机构北大青鸟市场部老师分析说,对于还在待业状态的学生而言,抱怨已经无济于事,还不如用实际行动来解决这一问题。
很多学生选择利用职业技能培训来作为缓冲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一方面培训可以让学生继续保持一个紧张的学习状态,不会因为等待工作的这段时间太空闲而有所放松。另一方现在的培训除了专业课程外,还有专门的职业素质课程,对学员进行全面的职业素质培养,传授求职中的技巧等。我们会通过项目实战等方式,一方面巩固了学员平时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让学员在这个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了工作中与人配合、负责尽职等的重要性。通过两手并举来保证学员有好的就业。
摘自《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