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为就业实践开辟“绿色通道”
请用微信扫一扫
每天傍晚6时左右,在泰州 市区迎春东路省泰中路段,不时有大学生在人行道上就地铺开塑料纸,整齐地摆出各类小商品,小摊就此开张了。7时左右,夜市逐渐热闹起来。
从最初有人到这里摆摊,至今已有好几个月了,该夜市也早已引起了城管部门的注意。深入调查后,城管海陵分局决定变堵为疏,将这条大学生“练摊”街纳入长效管理,引导其建成泰州大学生就业实践的“集市”。学生摆摊约占六成
昨晚7时许,我们在省泰中校园北侧的人行道上看到,60多个摊点依次排开。路灯下,不少顾客正蹲下身挑选自己合适的商品。众多的摆摊者中,有很多年轻稚嫩的面孔,卖的东西多是学生族喜欢的T恤、佩饰、鞋袜等。
城管部门统计,60多位摆摊者中大学生约占六成。分别来自泰州高职院、江苏牧院、泰州师专、南师大泰州学院、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泰州机电高职校等。
41号摊主窦晓玲来自泰州机电高职校,今年读大一。之前,她曾在学校水果吧里打过工,积累了不少“生意经”。她的摊上主要经营鞋袜、内衣等。窦晓玲出来摆摊的做法得到了老师和家长一致支持。“今年5月初,我刚来这里摆摊,进货的本钱是自己打工攒下的。和我一起来摆摊的还有两名同学。”窦晓玲说。
对于学生摆地摊,泰州高职院一位就业指导老师表示支持,“从积极角度看,学生利用练摊来开展就业实践,是一种小型创业实践,值得鼓励。”重在锻炼不为赚钱
李璐是泰州高职院大一年级学生。他经营的58号摊位主要卖一些衣服和小挂件。李璐的家庭经济情况并不差,但从大一下学期起,他曾先后在市区坡子街、老街等地到处练摊。今年4月,他选择了人气逐渐旺起来的省泰中路段固定下来。
李璐说,到马路上来练摊只是大学期间的一种实践,赚不了大钱,就算做得不错,也不会考虑作为自己将来就业的方向。
我们观察发现,与下岗人员摊主相比,大学生相对有点“羞涩”,大多是等有兴趣的人驻足摊位前才小声介绍两句。
“来摆摊之后,我们很少上网玩游戏了。”不少大学生摊主的想法大同小异:想找点事做,赚钱不是主要目的。“摆摊可为自己毕业后找工作积累经验,比如可学到成本预算、运输费用、人员配备等销售‘实战’经验。”城管部门合理引导
校园附近出现了大学生夜市,这给海陵城管部门出了一个新的“考”题:一味“封杀”?但这是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听之任之?似乎又会影响市容市貌。
“由于是无证摆摊,以前城管巡逻车一到,摊主们就立刻卷起包袱掉头跑。”城管海陵分局局长徐殿峰说,为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同时让夜市有序规范起来,经认真调查研究,城管部门决定开辟“绿色通道”,并为该夜市制订了管理方案,即限时、定点、定人,加上摊主自治管理。
“限时”是为了避免学生把过多精力投入到摆摊上而影响学业,每天只允许学生摊主在晚上6时至10时上路经营。“定点”是考虑到到处乱摆摊对迎春东路的交通、市容市貌有影响,城管部门划出了指定路段让学生集中摆摊。“定人”是指摊主应该是泰州地区的在校大学生,适当允许少数下岗职工、低保人员等进场经营。
城管海陵分局城东中队负责人说,城管部门已批准设置了省泰中路段这夜市摊点群,并实行了自治管理小组负责制。目前,60多名摊主已公开推选出1名组长和7名副组长,负责清理夜市垃圾卫生、监督文明经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