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工业经济“跑步入夏”
请用微信扫一扫
新宿迁人才网(www.0527zp.com)摘
统计显示,今年1-4月份,宿城区完成财政收入9.1745亿元,同比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6.08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工业增加值4.18亿元,同比增长20.3%。数字的大幅增长预示着宿城工业经济快速升温,“跑步入夏”。
宿城工业经济“跑步入夏”,源自两个方面的强力拉动,一是外引力度进一步加大,一大批投资大、带动性强的项目引进建设、投产达效;二是内培工夫进一步加深,本土企业扩张发展,效益显现。
外引引大“巨无霸”1个就值40亿
日前,从投产不久的恒力(宿迁)工业园德顺纺织(一期)传出消息,1-4月份,该企业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53亿元,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9.1%,拉动全区工业增长11.8个百分点。
而这个巨大的效益尚不足恒力(宿迁)工业园全面建成后总效益的十分之一,对全区经济社会的带动影响还远未“见底”。目前,恒力(宿迁)工业园德顺纺织(二期)正在加快建设进度,投资20亿元的恒力(宿迁)工业园二期德力20万吨化纤项目即将开工,未来1-2年内,恒力(宿迁)工业园的总投资将达到40亿元。随着这个占地1700亩、年产值60亿元的纺织“巨无霸”的“震撼出场”,大批上下游企业将迅速跟进,一个以恒力(宿迁)为龙头的百亿元级纺织产业园已呼之欲出。同时,恒力(宿迁)对宿城工业的整体带动作用也将日益显现。
如今,在省级宿城经济开发区,像恒力(宿迁)这样的“巨无霸”还有很多:7亿元级的丰艺工业、2亿元级的长顺纺织、2亿元级的鼎锋重钢等等。随着这些企业的陆续投产达效,“外资”企业在宿城工业突破中的作用愈发显现,“外资”企业成就了宿城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进入二季度,宿城区进一步强化目标意识,强势开展“激战红五月,冲刺上半年,确保双过半”的招商引资竞赛活动,按照全员招商、专业跟进、主帅出征的要求,集结全区力量,持续不断地对大项目实施大冲锋、大攻坚。全区经济的新增长点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全区共签订亿元以上合同工业项目24个,计划投资总额64.2亿元。
内培培强“亿元户”1个变成10个
退一步海阔天空。宿城区原有企业大多集中在老城区,体量小,发展慢。随着新的区划调整和城市快速扩张,宿城区开始实施以“退二进三”为核心的本土企业振兴计划。通过土地、政策、资金方面的扶持,引导企业退出“黄金商圈”,进入配套完善、空间广阔的开发区,置换所得资金再用于兴建现代化厂房,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升规模生产能力。
目前,总投资10亿元的江苏箭鹿三期工程正在紧张地建设之中,预计到明年底,箭鹿30亿元级工业园区将全面建成。如今,宿城经济开发区内已崛起一大批本土企业产业园:天辰集团10亿元级棉纺园正加快建设,精科公司电器产业园雏形初显……以退为进,宿城区老企业个个长成“大高个”,全部换上了“新军装”,在工业突破中唱起了主角。
通过实施“微小企业进规模,规模企业上档次”的本土企业培扶计划,宿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由2006年的126家发展到目前的215家,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5亿元,实施技改6亿元,生产能力平均提高4.5倍,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由原来1户发展到10户。
双管齐下“大产业”1个变为4个
从一两家本土企业艰难支撑,到外引企业和本土企业并驾齐驱;从单纯的纺织服装唱“独脚戏”,到纺织、建材、机电、食品四大支柱产业“同台献艺”,宿城工业经历了从结构单一、体量微小到多元化、集群化的“裂变”,产业优势逐步显现,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然而,宿城工业的“裂变”绝非一日之功。“欠发达区域谋求发展,一要坚持外引内培双管齐下;二要注重强身健体筑巢引凤,为“外资”和本土企业培植共同成长繁荣的土壤。”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宿城区委书记杨明强对“裂变”进行了精辟的注解。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宿城区抓住宏观经济疲软、原材料价格下跌的有利时机,全面紧缩行政开支,全力完善投资环境,累计投入基础建设资金5.5亿元,全区特别是经济开发区的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同时,积极引导全区资源向优势产业集结,推动产业结构从单一的纺织产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目前,以宿城经济开发区为主战场,“同台献艺”的四大产业正大显身手———以恒力为核心的化纤纺织和箭鹿毛纺、天辰棉纺已形成宿城纺织基地“三足鼎立”的新优势;以丰艺、海力等为代表的企业则以最新工艺打造宿城新型建材产业;以精科、腾宇等为代表的企业依托科技创新,力争成为苏北机电制造业的领军企业;而以粮食物流中心、青啤(宿迁)等为代表的企业则撑起宿城食品酿造业的一片蓝天。